清美文明单位创建的感悟Publish Time:2024-11-19 10:4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清美集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文明单位创建视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融入每一个成长瞬间,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自2007年起,清美集团连续七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殊荣,精神文明创建成为开拓创新的强大内驱力,为清美全产业链拓展夯实了强大的精神基石,引领集团经济效益实现稳步增长。

一、制度化推行宣传,让文明理念如种子深植人心。

清美集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是全面推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文明单位在贯彻落实这一举措、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抓手作用以及积极助力最佳实践地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深化学习与实践,清美党委成立了“为了共同的目标”宣传小组。这一举措对公司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加强内部思想文化宣传的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牢牢把握政治、舆论及价值取向的正确方向,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力求多样化,企业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每年策划并实施多种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例如,针对部队退伍员工开展“奋进尊崇路,致敬老战士”活动,针对少数民族员工,开展以“民族一家亲,共创新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今年中秋还组织了少数民族员工与上海越剧名家共同开展了“月映繁花,中秋共赏;文化交融,走进上海”活动;在乡村振兴领域,组织移风易俗、反诈反赌等活动;面向工人群体,则举办“清美祖孙三代,薪火相传”主题活动;对应物流公司则参与“移动的火炬,文明创建”活动。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公司有效地推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建设要求,强化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并为实践地的繁荣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二、品牌化塑造责任,让文明之光如暖阳普照人心。

公司历年坚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通过公益捐赠和环保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五年,企业捐赠金额超过了1000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24年初,公司捐助成立了上海清美公益基金会,更是将慈善之火播撒至更广阔的天地,一系列以“慈善东上海”为品牌的公益活动。如“慈善东上海—腊八节关爱老人”活动;“慈善东上海—乡村振兴”活动,为云南边疆捐赠善款;以及“慈善东上海—春节关爱农村高龄老人” 活动和“慈善东上海—元宵关爱农村高龄老人”等活动。不仅传递了企业的温暖与爱心,更激发了公众的公益热情,展现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端午节,清美集团通过基金会为31家敬老院,养老院等为老机构开展了“慈善东上海,粽香清美情”实物捐赠活动,将社会责任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日常化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如甘霖润泽人心。

依托文明单位创建的契机,清美公司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村市场需求,为农村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在宣桥镇腰路村开展“乡村振兴聚合力,文明创建惠民生”活动。通过法治宣传、移风易俗、文化下乡等措施,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法治教育的普及,让遵法守纪成为乡村新风尚;尤其是村民在借用“清美学堂”办红白喜事过程中,引导村民扬新风、除陋习、树正气。让新风正气蔚然成风。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的点赞和转发。

四、常态化创建工作,让文明理念如细流融入人心。

坚持文明创建常态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将文明创建延伸至员工家庭,通过《清美集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家庭知识卡》的学习与传播,让文明之花在家家户户绽放。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拓宽了文明新风的覆盖范围。

五、身边化典型引领,让文明示范如灯塔激励人心。

在文明单位创建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各车间建立了好人好事上墙制度,坚持从细微之处挖掘正能量,弘扬正气。浦东新区宣桥镇的《记录宣桥》多次聚焦清美好人好事,近一年,就有三次报道。文明模范蔚然成风。典型事迹身边化,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岗位绚丽绽放。

清美集团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核心动力,不仅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飞跃,还带动了乡邻与家属共同参与到文明创建的盛举。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与创新,让文明之光温暖并照亮每一个角落。